鲍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以身价论英雄帆派黑米焗鲍鱼5头鲍鱼吃到 [复制链接]

1#

潮菜大厨专长于鲍鱼花胶海参等珍稀食材,钻研多年攻克干鲍与鲜鲍之间的口感差异,将新鲜鲍鱼通过标准化烹饪方式精制,以达到如同干鲍一样:浓郁鲜香,入口弹糯醇厚。鲍鱼生长缓慢,且越大营养越丰富,作为传统海味珍馐“鲍、参、肚”之首,素有“一口鲍一口金”之说。不过,离老百姓们的“鲍鱼自由”是真的不远了。

鲍鱼贵,是神化

寻常人一听“鲍鱼”两字,恨不得马上建起一堵墙划清界限,恐防今天吃了鲍鱼,明天借钱的穷亲戚就找上门。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心底,那些躺在棕色陈列箱里,铺上金色绸缎,标价分分钟上10万元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鲍鱼。而市场上几十块一斤,不过是普通海鲜加个鲍鱼壳而已。

但无数经验丰富的营养学家和老饕们证明:干鲍和鲜鲍无论从成分到营养价值都一致,只是制作工艺的不同,在口感上略有差异,但可以忽略不计。鲍鱼的陷阱就在于:它不以身价论英雄。

谁把鲍鱼捧上天

鲍鱼“金贵”好像生来就是如此:对生长海域要求高,生长十分缓慢,特别是个头大的鲍鱼,少则10年,多则20~30年甚至更久,才能捞出一只。因此,在有史料记载以来,爱吃鲍鱼的人非富即贵。到了清代,就有“全鲍宴”的记载。据说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见时,大都进贡鲍鱼为礼物,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以此类推。

鲍鱼之所以登上珍馐之巅的宝座,最初并非因为口感,而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繁复难记的干鲍制作和熬煮流程,非得配有厨子的大户人家不可,才成了“身份的象征”。所以,稀缺的鲍鱼自然就逐渐成为了富贵人家的菜肴。与其说吃的是口感,还不如说吃的是地位、权力。

鲍鱼,普通人也能吃得上

自从7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鲍鱼的养殖技术后,我们就成了鲍鱼的养殖大国,占比达到了世界的90%。为保住“鲍鱼”的尊贵地位,商家富人们自然要用“干鲍”来大做文章了。所以,除了被束之高阁的干鲍,鲍鱼真的没有那么神乎其技。

出自潮菜大厨之手的帆派黑米焗鲍鱼,臻选产自饶平本港无污染海域的5头鲜鲍制作,秉承潮州菜古法烹调方式,配以真材实料熬制浓郁鲍汁,精细控温保留更丰富营养,标准化烹饪方式,国内先进高温灭菌技术与航空铝盒包装,无防腐剂保鲜,让消费者能随心随地享受精品潮菜的美味。

尽管鲍鱼的名贵品种在日本、新西兰,但咱也没必要追求太极致。一方水土养一方鲍,在本港鲍鱼上动一动手,鲜甜美味和面子都可以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