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酷爱看周星驰的电影。其中《食神》真的把自己迷得五迷三道的。爆浆濑尿虾丸、“黯然销魂饭”,更是牵动着我的味蕾。
而一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道“超级无敌海景佛跳墙”。
对于小小的我来说,这无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无比向往:哇,这到底是什么“神仙”,我也想吃!竟然能看到超级无敌的海景!
逐渐成长的我,已经明白,“超级无敌海景”其实就只是个形容。但是,对于佛跳墙的向往,到现在还在心中悸动
非凡的前世
佛跳墙,又名“满堂香”、福寿全,是闽菜的经典菜色。
关于佛跳墙的诞生,有三种传说。
第一种是源于福建风俗中的“试厨”。按照这个习俗,新婚的媳妇在“回门”之后要在夫家家人面前量一量厨艺,测一测儿媳妇的治家本领。这时,有一位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在出嫁前苦于“试厨”,于是母亲就将家里所有山珍海味拿了出来,教导她怎么做。但是到了“试厨”的前一天夜里,女子看着桌面上母亲包好的所有食材,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手。而公公婆婆极其挑剔,明天又要进厨房观摩。于是情急之下,她便将所有的食材丢进身边的一个酒坛里,用荷叶封口,将坛子放在一处快灭的炉火上,逃回了娘家。
第二天宾客到来,公公婆婆发现没看到儿媳妇,到处寻找。跑进厨房,看到了那个密封的坛子。解开荷叶后,飘香四溢,宾客闻到都连连叫好,佛跳墙由此而来。
第二种则说佛跳墙源于清朝,。当时福州官钱局官员为福建布政使周莲设宴。周莲对其中一道“福寿全”的菜很是满意,于是回到家让厨师郑春发仿制改进,做成的菜品对比前者有过之无不及。而后来郑春发自己离开布政部门后自己开了一家“三友斋”饭馆。在一次文人聚会上,改良版“福寿全”被送上,引得人们交口称赞。其中一位才子赋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以此得名,也因此传播开来。
而第三种,则是根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记载,佛跳墙源于乞丐。
一群乞丐到处讨要剩饭剩菜。有一天一个饭店老板出门,闻到了奇异的香味,于是跟着香味前去,发现是自己施舍的剩饭剩菜给乞丐倒在一起焖煮而发出。于是老板得到了启示,使用多种珍馐,辅以老酒高汤,最终做成了佛跳墙。
佛跳墙的辉煌今生
佛跳墙不断时代不断变化,最终变成现在的国宴菜,受尽国内外领导人喜爱。其制作必然也是奢华无比。
制作一道佛跳墙,前后往往十天来进行制作。对鲍鱼、海参、鱼唇、瑶柱、牦牛皮胶、猪肘等几十种珍馐进行处理,并用鸡、猪、鸭骨进行熬制高汤。待多天后所有材料准备就绪,将其按照顺序放入坛中,倒入高汤和绍兴老酒,文火长时间、细心熬制,才能得出。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胆固醇血脂、抑制血栓形成、美容养颜等功效。
而前阵子,在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佛跳墙的品尝视频,可谓是引爆了一波热潮。看样子,这位“史前网红”,还是没有过气呀。
“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盆菜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在我家乡——广东,也有一种相似的菜式,被称为“粤式佛跳墙”——盆菜。
在48周年台庆时,TVB宴开席,慰劳各位艺人员工。而他们的桌上,只摆有两个大盆菜
一些网友不禁替这些为了TVB、自己的童年付出心血的人感到不值:“一桌两个菜,是不是有点太寒酸了”。
寒酸?这可就是就是小伙伴们寡闻了。看似这“小小”一锅盆菜,但其实里面门道可丰富着呢。
盆菜里面的食材之多,用料之丰富,绝对超乎人想象。不说猪牛鸡鸭这些,鲍鱼海参龙虾这些珍馐也是屡见不鲜。一道盆菜的组成,可谓是无所不包
看似一锅乱炖及其粗犷,但其实一道盆菜里的数十种食材都经过了煎煮烹炸等多种工艺处理,再进行的精心装盆。
而且,其中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就如虾,代表着快乐(粤语的“哈”与“虾”同音);海参,就代表着“心想事成”;瑶柱,代表着“元宝丰润”的意思,等等等等。吃一次盆菜,就等于学一次《祝福语百科全书》
在美食中寻求到祝福与希望,广东人真是把“吃”极致呀。
无论是佛跳墙,还是盆菜,只要好吃,那就是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