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鲍鱼的真名和食用方法
7月大连迎来了旅游高峰季节,很多人都会来尝尝“海鲜”,海鲜餐馆里的“假鲍鱼”,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假鲍鱼”倒是是什么,是不是海鲜呢?又该如何正确的食用呢?
今天的主角就是它喽
假鲍鱼长得一点也不像鲍鱼,根本不会被鱼目混珠,它是因为食用起来的口感和味道都很像鲍鱼才有了这么个“俗称”。
它是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的一种小动物,市场上常见的假鲍鱼有水泡蛾螺和皮氏蛾螺这两种螺,都有着一个灰褐色的薄壳,近似卵圆形,表面有条纹不太光滑,又肥又大的腹足是最明显的特征,也是被我们食用的部分。
水泡蛾螺是一种黄渤海常见的海产品,生长在浅水近海的泥沙中,由于近海一般污染较重,它的生长过程中难免积累了重金属和毒素,如果死亡后毒性还会变强,所以一定要购买鲜活的假鲍鱼。处理其身上的粘液,要先散上食用盐,用手反复搓洗,把粘液和脏东西处理干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放锅内用开水焯熟,大概几十秒即可。出锅后自然放凉,然后可以凉拌,也可以炒韭菜,炒韭黄、炒蒜苗......等
蛾螺的营养价值也不错哦!
注:1、年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皮氏蛾螺和水泡蛾螺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以及核糖体第二转录间隔区ITS2,对所得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皮氏蛾螺和水泡蛾螺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分别为bp、bp,具有相似的碱基组成和AT含量,其基因排列顺序完全一致,蛋白质编码基因长度相同,两种螺的ITS2分别为bp和bp,一致性达83.6%。经比对发现,皮氏蛾螺和水泡蛾螺亲缘关系较近,从外观无法裸眼识别。
2、网上有威海某男子吃皮氏蛾螺后上吐下泻中毒的相关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