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书推荐美食是热爱生活的方式,文学大 [复制链接]

1#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个人有吃的念头,就有活的欲望;爱美食的人,必定热爱生活。

美食与美文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学家也往往是美食家,苏东坡留下了千古名菜——东坡肉,屈原在《楚辞》里也留下了很多美食记载,古往今来,那些追寻美食的人往往都有一颗有趣的灵*。

01

人间有味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京派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成就颇高。

在汪曾祺众多的散文中,关于吃文化的文章占据了一大部分。从他诸多谈吃的文字来看,他简直是吃尽四方的人。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包括咸菜,酱菜,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汪曾祺散文文字平淡质朴,深得自然之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

本书简介

在本书中汪曾祺的描述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

谈吃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人莫不饮食,而鲜能知味。梁实秋先生无疑是一位知味者,贪吃的轶事一箩筐:清华大学读书时,创下过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记录;海外留学归来,径去饭庄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才大摇大摆还家。

梁实秋爱吃也谈吃,一生钟情于吃,因为饮食无度,运动太少,晚年身患糖尿病,自此失去了“吃的自由”,这真是吃货之大不幸。口腹之欲不能满足,一生钟情于吃的梁实秋只好另辟战场,以笔谈吃。从馄饨、烙饼、豆腐,谈到虾蟹鱼翅、佛跳墙、鲍鱼面,色彩味道,跃然纸上。

本书简介

本书为收录梁实秋先生美食散文最全的一本,配以作者私人珍贵老照片。谈起吃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03

一粒糖

丰子恺(-年),浙江崇德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续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率真集》、《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文集》等,另有漫画集《子恺漫画全集》等。

丰子恺是海派著名散文家,其作品里常谈及“吃”,他笔下的吃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联系密切,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其故乡的饮食风俗、崇尚自然的天性、佛学的仁爱护生思想都对他写“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丰子恺写吃,谈吃,也爱吃,但是绝不是饕餮之人,他主张素食,饮食节制而有度,不吃猪牛羊肉,只吃一点鱼虾蟹,而且吃的很风雅。

作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尊重一切生命,爱惜一切生命,于是字里行间渗透了生命诗性,让人暂离尘世,诗意栖居。

本书简介

本书完整收录丰子恺饮食散文集,食材火候中充盈着哲思之美、幽默之美、童心之美。

除了饮食散文之外,本书另收录了丰子恺谈儿女的散文数篇,语句俏皮生动,令人莞尔,尘念全抛。

04

荔枝蝉

叶灵凤(—),画家、作家、藏书家,年加入创造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年与潘汉年合办《幻洲》。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现代小说》,年创造社被封,一度被捕。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救亡日报》工作,后随《救亡日报》到广州。年广州失守后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到年病逝。

叶灵凤先生是极具特色的作家、画家、翻译家、收藏家,然而他是现代文学里声名与才华不匹配的一位。对普通读者来说,他的散文正如沧海遗珠。

本书简介

本书收录了叶灵凤的饮食散文,收录了他在上海、在香港写就的饮食散文,分为三辑:对家乡饮食的回味;对香港食物的记载;对其他各处美食的书写。

这些文字言简意深,淡而有味,清丽、潇洒,展示叶灵凤散文创作的成就。

05

寻味

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

蔡澜曾说“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

蔡澜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对于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美食都有所了解。而当他把这些写出来之后,一众朋友要跟着他组团去吃,结果蔡澜还真的就组建了一个旅行团,就连金庸都表示除了和家人,他跟蔡澜出去的次数最多。金庸更是表示蔡澜就像是洪七公,为了吃啥也不顾。为了一碗牛肉河粉当天坐飞机就要去澳洲,谁也拦不住。

本书简介

这是一本看着看着馋虫会叫的书,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心向往之的书。书中,蔡澜以寻味为目的,开启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仅仅记录美食、美景,更记录人生百态,体味人间烟火气。那味,是珍馐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