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坤鹏论哲学的最大魅力在于没有标准答案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容易治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于论证的学科。

——坤鹏论

一、哲学,没有标准答案

在看过《哲学的最大魅力在于——没有标准答案(上)》和《哲学的最大魅力在于——没有标准答案(中)》之后,你是不是觉得不管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他们的论证都蛮有道理的。

其实,很多哲学问题都有着类似的特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为,大部分哲学命题都是“理所当然”,而且这些“理所当然”已经“理所当然”了起码几千年。

这中间,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的哲学家,对它们提出自己的论证和结论,在时间这个最公正的裁判这里还能留到今天的,那都是经过了无数次被质疑的千锤百炼,依然屹立不倒,无法%被反驳倒的观点。

而且,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都是关乎“人事”的。

坤鹏论以前讲过,只要一牵扯到人,比如:群体、社会、市场等,都要归为复杂性系统,是%概率法则的领地,只要时间够长,频率够高,什么样的可能性都会真实发生。

为什么黑天鹅、灰犀牛越来越频繁降临?

主要原因就在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频率,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极小可能性的成真概率。

那么,按照哲学的前提+结论的论证方法,只要有足够的事实,就可以证明结论,这也就造成了哲学命题没有标准答案的结果。

所以,有朋友说,不管是正还是反的哪一方,我看谁说的都很有道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其实大可不必。

想想看,几千年以来,很多很多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也和你一样不能实现非此即彼,那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没有标准答案。

就连古今罕见的天才——法国的帕斯卡,在“到底有没有上帝?”这个问题上,也只能用概率的期望值说明信上帝比不信的期望值高,信比不信好,所以宁可信其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不确定性决策”的问题系统化、公式化地上升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不得不承认,相对于世界,相对于宇宙,人类实在太年轻,太渺小。

不管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因为无法回溯到最初的原点进行实证,从而也就不能绝对性地压倒对方。

因此,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有逻辑的猜测而已。

可是,逻辑正确,并不一定代表事实就正确。

二、哲学,就是关于论证的学科

自然科学方面的争议和分歧,最终可以通过诉诸外部对象和外部世界,凭借观察、实验、证实、证伪等手段来解决。

而哲学方面的争议和分歧却无法诉诸外部世界,也不能到法庭进行判决。

因此,哲学命题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有道理”和“没道理”、“可接受或不可接受”以及相应的程度区分。

也就是说,检验哲学命题或哲学观点的唯一手段就是逻辑手段,就是看一个哲学命题是否受到了很好的支持和论证,是否被置于与其他哲学命题的逻辑关系中,是否被整合到某种更大的知识架构中。

正是这个意义,我们可以说:论证是哲学活动的本性,哲学不仅仅是陈述你的观点,而且还要用论证对你的观点提供支持,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异议进行反驳;对于哲学而言,论证的过程甚至比论证的结论更重要。

因为,对于主张者来说,论证把一个思想置于与其他思想的逻辑联系之中,或者从该思想演绎出某些进一步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有可能把自己的思想引向深刻、细致、全面和正确。

对于接受方来说,论证使某个思想具有了可交流性、可理解性和可批判性,从而使他能够进入对方的思想世界,并与对方进行理性的沟通与对话。

所以,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于论证的学科。

关于“到底有没有上帝”这个哲学命题,坤鹏论已经列举了正反两方最经典的哲学论证。

它们都在努力地劝说读者接受一个特定的结论,它们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论证。

在哲学中,论证就是让人相信某事物的一系列理由。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相信自己,所有哲学家都会把自己的结论建立在众所周知的、人人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上。

比如:

因果论有神论强调的是凡事必有原因,不断提醒人们看看身边众多的因果事实;

智慧设计有神论描述了关于物理世界的一系列既成事实;

无神论描述了客观的历史性变化;

投射论则从人的角度出发剖析,让读者对上帝不过是人的投射感同身受。

换句话说,它们都在努力展现客观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

从这四个论证中,我们还看到了论证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重点,那就是所有论证都有两部分——前提和结论。

其中事实就是前提,它们也是哲学家用于让你相信某些事的理由。

而哲学家让你相信的有神或无神的信仰就是结论。

比如:

第一个论证中,前提是每个事件都有原因,因果链条不可能无限地回溯;结论是上帝存在。

第二个论证中,前提是世界就像一个机器,并且所有机器都是由智慧的设计师创造出来的;结论是,这个世界必然有一个创造它的智慧的设计师,也就是上帝。

坤鹏论认为,前提和结论可谓哲学中的精髓,它们的连接和推导,直接体现了哲学家的思想水平和高度。

这也为我们快速分辨哲学观点品质提供了方法。

也就是将某个哲学观点论证的前提和结论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然后对照查看。

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人非常马虎、非常随意。

他们的观点可能听起来很动听、很有说服力,但是,你如果真正研究其前提和结论,就会发现两者之前存在很大的鸿沟。

说不好听的,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前提根本不支持结论。

而它们之间只不过是生硬地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

回顾对照昨天的文章,我们也会发现投射论就存在类似问题。

它本身不能证明什么,即使这个理论是真实的,它也没有证明没有上帝。

所以,它不适用于视上帝为非人类的宗教信徒。

而且它也没有充分证明,信上帝就是非理性的行为。

昨天,坤鹏论听到广播里有个专家对某幼儿园菜谱中出现鱼翅鲍鱼发表观点。

他的结论是,幼儿园与其把心思放在饭菜上,不如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