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梗,养殖的坑,这些养殖项目要谨慎
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极大提高,让广大食客从追求“吃得好”变成追求“吃的新”。老食材的新鲜吃法和挖掘千奇百怪的新食材,让很多新兴养殖项目应运而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小龙虾。小龙虾从最开始的新奇网红食品,到现在已经走上普通人的餐桌,变成夏季必备夜宵。最受欢迎的麻辣小龙虾,更是被食客亲切地称为“麻小”,可谓推广最成功的新食材。小龙虾也被网友戏称“最失败的入侵物种”。
但是并非所有的新兴养殖项目都能像小龙虾这么幸运,很多一开始被专家看好、被食客因为新奇而追捧的奇特养殖项目,在经过一开始的“网红期”后,最终都黯淡收场。
白玉蜗牛可以算是退烧最快的养殖项目。虽然我国白玉蜗牛养殖业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但是相信大部分人无论在超市、菜市场还是饭店中,都极少见到白玉蜗牛。归根结底,虽然我们自诩“吃货的国度”,但是还是有些食物不那么合国人的胃口。
白玉蜗牛原产非洲,因为蛋白质丰富、胆固醇几乎为零,加上它在蜗牛家族中属于高产、易养殖的种类,被国内的科研部门引入选种。蜗牛在西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被赋予了同中餐中鱼翅、鲍鱼相同的地位。
但是国内没有食用蜗牛的习惯,相似的食材又有螺、贝等传统食材可供选择,加上处理比较麻烦,所以白玉蜗牛并没有在国内的餐桌上推广开。目前成菜白玉蜗牛大多出现在特色酒店中,而生鲜白玉蜗牛大多都供出口。
蟑螂养殖则是前几年养殖业中最热,但绝大多数人都采取观望态度的。这种学名为美洲大蠊的动物,在国人的认知里就是全身上下藏满细菌的蟑螂。
之所以在养殖业中被炒热,是因为很多公司宣称蟑螂养殖几乎是“零成本”;而成品蟑螂不仅有热门宠物的品种,还有可供食用和可供药用的,销路非常广泛。
国内硕果仅存的大型蟑螂养殖基地,位于四川西昌。这里养殖的蟑螂基本供其母公司制药用,养殖也不是传言中那么简单。为了保证产量,养殖场要将温度保持在28到32度,并要恒定湿度。蟑螂吃的也不是垃圾,而是经过科学调配的奶粉、鸡蛋等“营养品”。
养殖有风险,想投资新项目最好还是提前考察市场、联系好销路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