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燕教授营养师喝汤也有讲究这5点不注意只会 [复制链接]

1#

说到煲汤喝汤这件事,大家应该都蛮喜欢的吧!老燕我作为一个广东人,也是深受汤文化的熏陶,什么排骨汤、海鲜汤、老火靓汤都不在话下。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中,喝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因为容器的限制,这时候人们的主副食大多采用蒸煮法。不论什么食材,只要多加点水,点火一煮就算成了。

在唐朝以前,我们喝的汤被叫做“羹”,年前我国便有了关于“汤”的食谱;而帝王家的食谱可算是集美食之大成,到了清代,慈禧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有8名御厨专门为她做汤,她最喜欢喝的便是一道“鸡茸鸭舌汤”,用料是是鸡、鸭舌、火腿丝、鲍鱼、干贝等,这位老佛爷的一生似乎都与鸭舌汤有不解之缘。

时至今日,在越来越追求健康养生的今天,喝汤不仅营养美味,而且健康易消化,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事实上,喝汤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营养学家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万名接受营养普查的人当中,那些营养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

不过由于汤汁能在小肠中均匀分散,营养物质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说喝汤有着使人发胖的潜在风险。

只有科学的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那么,在喝汤上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饭前饭后的喝汤顺序差别很大

有句话叫“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

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从而起到减肥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汤,可以让人少吸收—千卡的热能。

相反,饭后喝汤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一方面,饭已经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另外,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2、喝什么汤差别也很大

除了饭前饭后喝汤的差别,喝什么样的汤差别也很大,其实这跟食物本身的热量和脂肪也是相关的。我们都知道,减肥期间需要控制热量和脂肪的摄入,所以会尽量避开那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比如各种油炸食品、精制米面、高脂肪肉类等。

所以同样的,在炖汤的食材选择下,也应该要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材,比如老母鸡、肥鸭等。即使用它们做汤料,最好在炖汤的过程中将多余的油脂撇出来。而瘦肉、新鲜鱼虾,以及其他低热量的萝卜、山药、玉米、冬瓜、海带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炖汤食材,不妨多选用一些。

3、恰当的喝汤时间

早、中、晚哪一餐更适合喝汤呢?有专家指出,“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长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

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否则快速吸收的营养堆积在体内,很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4、喝太快、或太烫的汤

这点也是老燕经常在说的,吃饭时间不宜太快,喝汤也是一样的道理,延长吃饭时间,不仅能充分享受食物的美味,并且能提前感知饱腹感的产生。而喝汤速度太快,可能就只是跟喝水一样,而等你意识到饱了,你摄入的食物也许早就超过了所需的量。

另外,人体口腔、食道、胃粘膜最高能承受的温度只有60摄氏度左右,而汤超过此温度,急着喝会对这些器官产生刺激,常喝“热汤”甚至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5、汤不是炖得越久越好

广东人喜欢煲老火靓汤,其特点就是食材多、炖得久,确实是好喝,但真的不建议多喝。或许你会认为汤炖得越久,受热越充分,里面的营养会更丰富,可实际上并没有。肉里面的蛋白质、氨基酸只能被水溶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汤炖得过久,还不如直接吃肉划算。

另外,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