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昔日贡品如今跌成白菜价,鲍鱼你咋了 [复制链接]

1#
银川白癜风医院

前段时间,由

央视财经发起的话题#鲍鱼卖出白菜价#上了热搜,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当然实际上比普通白菜还是贵一些的,但比起以前高高在上的价格,确实亲民了不少(此处不讨论那颗多块的“有机大白菜”)。

撇去今年鲍鱼市场动荡不说,国内鲍鱼价格的确日益亲民。不少网友表示:近几年市场上的鲍鱼越来越便宜了,有时候一只鲍鱼只要四五块钱。

即便价格已经便宜如“白菜”,鲍鱼仍然是人们心目中高档美食的代名词。毕竟我们离那个鲍鱼价格高不可攀的年代,不过三十年而已。

鲜鲍鱼。图片:Pxfuel

走出宫廷帝王家

明清时期,鲍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美食。据传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见时,多以鲍鱼作为贡品,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以此类推。

这里的“头”,是鲍鱼专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几头鲍”指的是一斤鲍鱼里含有几只。比如,“三头鲍”就是三个鲍鱼为一斤,“十五头鲍”就是十五个鲍鱼为一斤。所以“头”数越小的鲍鱼,个头越大。

香港海货店铺里售卖的各种干制海产品。图片:WinkyLeung/豆果美食

我国古代盛行的是“司马斤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几头鲍”就是一司马斤(.79克)里有几只干鲍鱼。但如今,除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依然在沿用这种算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发展出了2.0版本:从司马斤变为了市斤,干鲍鱼也变成了鲜鲍鱼。

这种转变可不是鲍鱼商家为了偷工减料动的小心思,而是与中国鲍鱼产业的发展历程有关。

在古代,人们吃的鲍鱼源于简单的野生采捕,数量有限;再加上交通不发达,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是方便储存运输的干鲍鱼。

澳大利亚中餐厅橱窗里展示的干鲍鱼。图片:Alpha/flickr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杂色鲍和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技术被先后突破,中国鲍鱼养殖产业矛头初露。到了年,里程碑式事件发生了——原产于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杂交鲍被引入福建养殖,因其肉质肥美、不易染病,一举成为了南方的主导种。

得益于皱纹盘鲍养殖的爆发性增长,年我国鲍的产量近14万吨,占世界鲍养殖总量的九成以上,一举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鲍鱼大国。

我国鲍鱼主要的两种养殖模式:浅海养殖(左)与陆基养殖(右)。图片:Berlika

产量的增多,加上运输技术的升级,价格高昂的干鲍自然就轻易地被物美价廉的鲜鲍给打败了。如今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鲍鱼以鲜鲍为主,干鲍反而少见。

这就是“头”数定义改变的原因,因时制宜嘛。

小鲍鱼不是一出生就是死宅的

每年秋季,数以亿计的鲍苗在中国出生。从受精卵到担轮幼虫,纤毛环的剧烈摆动是小鲍鱼新生的象征;之后,它们再从匍匐幼体长到稚鲍,生活方式也从游泳转为底栖,长成人们熟知的样子。

鲍鱼生活史。图片:ClintRhodeDevelopmentofgene-linkedmolecularmarkersinSouthAfricanabalone(Haliotismidae)usinganinsili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