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有壳类rdquo海洋动
TUhjnbcbe - 2022/5/6 16:34:00
海洋动物千万种,除了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外,各种贝类、海螺、牡蛎、海虾和海蟹等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动物门类,但由于它们都有硬质的外壳,因此被泛称为“有壳类”。

你了解“有壳类”海洋动物吗?

海洋“有壳类”动物种类繁多,种群巨大,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且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这些有外壳的海洋居民维系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分布和繁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环境。

“有壳类”海洋动物以“壳”为特征,无论是贝类、螺类的坚硬外壳,还是虾蟹的盔甲状外骨骼,都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硬质的壳支撑起这些动物的形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动物体进行自我保护,可以让它们避免生物天敌的掠食,有效地防止外界环境因素的侵害,同时在捕食或运动时有所凭借。所以,外壳对这些“有壳类”海洋动物来说,既是天生有之,又是不可或缺的。下面以牡蛎为例。

“有壳类”海洋动物——鲍鱼

你认识牡蛎吗?

牡蛎,壳形不规则,大小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而凹,附着在岩石上,右壳或称上壳较小而平,掩覆如盖。仅有1个闭壳肌,外套膜外长着多数小触手,是感觉器官。

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着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藉纤毛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滤食微小生物。

牡蛎

如果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珍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没有什么光泽,价值也不高。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珠母贝主要分布于14.6~36.6米的海水深处。珍珠多采自5岁以上的牡蛎,用手工方法将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贝内,便在其周围形成养殖的珍珠,大多珍珠养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亚沿岸水域进行。

牡蛎生活的海底坚硬的区域叫作牡蛎床,这些床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有盐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蛎生活在潮间带中区。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自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有20种,主要有褶牡蛎、密鳞牡蛎、长牡蛎等。

牡蛎是固着型贝类。通常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以开闭贝壳运动进行摄食与呼吸。牡蛎为滤食性生物,以细小的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为主食料。牡蛎通过振动腮上的纤毛在水中产生气流,水进入腮中,水中的悬浮颗粒被黏液粘住,腮上的纤毛和触须按大小给颗粒分类。然后把小颗粒送到嘴边,大的颗粒运到套膜边缘扔出去。

作者:刘佳、鲁聃玉文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点开原文,你会打开科学之门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有壳类rdquo海洋动